首页

女王狂虐男奴sm视频

时间:2025-05-30 03:16:12 作者:设备混用 硒鼓留存 随意外印……这些环节都可能暗藏“小偷” 浏览量:13361

  记者从国家安全部了解到,涉密文件任何环节疏忽大意都容易产生失泄密问题,必须坚持全周期管理理念,从源头治理形成全过程闭环控制。相较于涉密文件的收发、传递、使用、保存、销毁等环节,源头制作上的安全管控更容易被忽视,出现失泄密隐患。

  设备混用危机

  文件制作过程中可能使用到的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通常情况均带有存储固件或模块,在使用过程中,会保存处理过的信息。一旦在涉密和非涉密计算机之间共用,就相当于破坏了涉密计算机的物理隔离,会将处理过的涉密信息“摆渡”至非涉密计算机上,造成失泄密隐患。

  硒鼓留存有风险

  硒鼓是打印机的核心部件之一,用于接收激光扫描组块发射的激光图像数据,通过静电高压的配合,将需制作的图文资料转移到纸上,实现打印输出。硒鼓内置的芯片可被改造用于存储打印过的信息,未妥善处置管理,可能会造成失泄密。

  随意外犯大忌

  相关法律规定,除在机关、单位内部印制涉密文件外,还可以选择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审查批准的定点单位印制。但实际操作过程中,极个别单位和人员,心存侥幸、贪图方便,将涉密文件、敏感资料就近送往自以为熟悉不会出问题的文印店印制,甚至在印制过程中未予以全程监督、及时清理文件资料,造成失泄密事件。

  管理不严有隐患

  个别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由于缺乏保密知识和敌情意识,存在随意摆放涉密文件、没有及时登记销毁印制废页、无关人员在场时依然印制涉密文件或文件制作期间擅自离开等情况,造成失泄密隐患。

国家安全机关提示

  制作场所要安全

  涉密文件制作场所要符合保密要求,一般来讲应在单位内部具有安全保密措施的环境内开展涉密文件制作,如确需外送,应选择有国家秘密载体印制资质单位,与其签订保密协议并监督执行。

  制作设备要留意

  涉密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等涉密文件制作可能用到的信息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应进行必要的保密技术检测。

  制作人员需可靠

  涉密文件的制作人员应为涉密人员,符合涉密人员基本条件并通过保密检查、签订保密承诺书,明确保密责任,接受单位保密部门监督。

  制作流程严密

  涉密文件制作应当使用涉密计算机和涉密设备,禁止使用非涉密计算机和设备起草、制作涉密电子文档,禁止使用低密级的涉密计算机和设备起草、制作高密级电子文档,并严格按照批准的数量制作,对制作产生的废稿、废页应当及时登记销毁。

  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广大单位及相关人员在日常制作涉密文件时,要严守安全底线,强化保密意识,提升保密素质,时刻绷紧安全弦。如发现任何危害国家安全、涉及文件失泄密的线索,可通过12339国家安全机关举报受理电话、网络举报平台(www.12339.gov.cn)、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举报受理渠道或直接向当地国家安全部门进行举报。

  (总台央视记者 李本扬)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广州举行土地服务推介会推出24宗地块

执勤民警第一时间在车站开始了查找。接到警情的郑欣雅也开始了同步寻找,但却一无所获。正在这时指挥室传来了消息,郑欣雅查看了王先生的换乘进站视频,发现王先生并未携带双肩包进入车站。执勤民警第一时间告诉了王先生这个消息,这时王先生才反应过来自己的包可能是丢在了从百色到南宁东的列车上。民警提醒王先生可以打电话给12306登记遗失物品,然后可以去南宁东站的客服中心寻求帮助。最后,列车工作人员将他遗失的包交到了南宁东站的客服中心。

重庆市第七届残运会开幕式精彩上演 残奥冠军“点燃”火炬塔

寒风呼啸,海拔4700米的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措勤县室外温度已至零下10摄氏度。县城居民米久多吉从外头走进家,便迫不及待地脱下厚厚的藏式袍子,倒上一杯热茶,暖暖地喝了起来。

中国正能量|张粹格揭秘星球研究所打造爆款“秘笈”

犯罪嫌疑人詹某凌则通过社交软件,以每套800至1000元不等的价格,向包括犯罪嫌疑人沈某在内的全国50余人出售该软件,累计200余套,从中非法获利20余万元。而犯罪嫌疑人沈某等人在购得软件后,则以收取票面金额1%至2%不等的费用的方式,对外出售假发票10余万张、涉及票面金额20余亿元。购买这些假发票的企业或个人,多将假发票用于逃避缴纳税款、套取企业资金等非法用途。

杜占元:中国翻译从业人员已达642万人

台湾青年林书任扎根四川大凉山多年,他自北京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便随父亲在凉山州种植油橄榄,从首批种植的600亩发展到目前的2.5万亩,带动当地数千农户增收。当地村民为林家父子研发的橄榄油取了一个彝族名字——木都哈尼,意为“火焰”。林书任解释,“正是两岸联手,点燃了致富希望”。

停火结束后,24小时内超700名巴勒斯坦人死于以军袭击

联合发布方表示,《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的实施,有望为加快实现中国空间科学领域基础科学研究的革命性突破,为中国早日取得世界级重大科学成果,牵引空间技术跨代跃升,促进空间应用高质量发展,加速构建外空领域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